您是第 4366154 位访客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走进妇联
基本职能
机构沿革
财务公开
大事记
妇女发展
双学双比
巾帼建功
巾帼创业者协会
家庭文明
文明家庭
丽人课堂
志愿服务
儿童工作
家庭教育
儿童关爱
亲子阅读
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
妇女之家
教育培训
机关建设
维权驿站
维权动态
平安创建
以案说法
公益行动
妇儿工委
两规实施
经验思考
风采展示
最美女性
最美家庭
美丽团队
美丽庭院
专题专栏
五水共治
乡村振兴
标准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妇儿工委
>
两规实施
蓬街镇妇联关于“春泥计划”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路桥区蓬街镇妇联
发布日期:2016-06-13
阅读:2102次
“春泥计划”是我省根据农村未成年人的现状,集合全社会的力量为农村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一项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农村未成年人文明程度、培育农村文明风尚的重要举措。蓬街镇现有未成年人约
1.9
万余人,根据省、市、区部署,自
2009
年开始实施“春泥计划”以来,全镇
51
个行政村
90%
以上已实施“春泥计划”,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村为依托、村校结合、多方联动、合力育人”的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新路子。
一、蓬街镇“春泥计划”的实践与成效
蓬街镇将“春泥计划”作为未成年人实事工程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做实做活“二三四”文章,深化春泥计划,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注入活力与生机。
1
、整合资源,创建二大实践基地。
坚持基地带动,将传统美德、民族优秀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增强未成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创建劳动实践基地,传承农耕文化。结合该镇农业大镇的实际,加强与台腾葡萄合作社、绿驰园艺有限公司联系,成立“春泥实践基地”
2
个,让未成年人在田间参观和实地劳作中亲近自然,感受劳动快乐、体会劳动艰辛,提高动手能力。二是创建敬老实践基地,传承孝道文化。将镇敬老院和“爱德”老人乐园确定为“春泥敬老德育实践基地”,利用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和寒暑假,组织开展“朝霞映夕阳”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2
、加强领导,提供三大组织保障。
一是提供队伍保障。抽调工、青、妇、关老协及大学生村官,成立镇“春泥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点、面的组织、协调、实施、督查等工作;发动返乡大学生、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对象,成立“春泥计划服务队”
7
支,巡回为春泥实施村的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实践、社会体验和文娱活动等提供帮助。二是提供舆论保障。利用动员会、座谈会、村村响广播、宣传车等载体,大力宣传实施“春泥计划”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及各试点村好经验、好做法,扩大“春泥计划”的影响面和知晓率,在全镇形成人人关心、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基本情况台账登记、活动开展、安全防范管理等制度,做到工作有计划、活动有记录。建立督导制度,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到联系村督查指导“春泥计划”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春泥计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丰富载体,突出四大活动主题。
一是突出品行教育主题。组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孝敬父母、感恩亲情”、“文明伴我行”等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在道德实践中知荣明耻、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如组织“五老”宣讲团深入各实施村巡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知识普及活动;蓬街居、四份头村对未成年人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开展诵读感恩词、听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活动,开展“感恩父母,走进车间,体验生活”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到企业参观流水线,让孩子们看看父母平时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学会体谅父母。同时,镇里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举办“暑期春泥班”,对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小侯鸟”开展作业辅导,并对他们进行讲红色革命故事、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影片等“红色教育”。二是突出安全教育主题。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挂图、印发《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暑假期间安全注意事项。组织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义工等上街设点宣传,向过往学生及家长宣传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防溺水、防拐骗、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三是突出文娱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儿童快乐营地等阵地开展各类趣味活动、亲子活动。同时,结合“全民读好书”活动开展“书香满暑假”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读好书,好读书。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巡回在各试点村组织开展“国学润春泥”活动,让未成年人在经典颂读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四是突出社会实践主题。利用学校寒暑假期、传统节日和双休日等课余时间,积极利用各类基地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另外,将“春泥计划”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心。如结合“清洁家园”、“五水共治”、出租私房整治等工作,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看村庄找陋习”、“小手牵大手,文明齐步走”、“爱我蓬街——环保行动”、“我是安全小卫士”等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春泥计划”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蓬街镇“春泥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校外生活。该镇“春泥计划”在载体创设过程中,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为宗旨,重社会实践、品德教育和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锻炼各种技能,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使“春泥计划”成为未成年人课余快乐生活的“大家园”,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二是解决了农村家长后顾之忧。农村家长外出较多,在家的忙于生计,隔代教育现象普遍增加,农村学生假期生活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春泥计划”的实施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成为“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民心工程。三是提高了农村的文明水平。“春泥计划”在提高未成年人道德素养和文明意识的同时,通过“小手牵大手”,使各个家庭的道德水平和文明意识有了进步,农村文明风尚进一步形成。
二、蓬街镇“春泥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干部层面看,部分村主要干部存在“经济是硬指标,精神文明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认为“春泥计划”是走过场、搞形式,存在被动应付现象。从家长层面看,存在重知识轻能力倾向。部分家长过分看重子女的分数,一切围着分数转,导致各类培训班、补习班盛行,对春泥活动不关心、不支持、不配合,有些家长甚至阻挠孩子参加“春泥活动”。
2
、工作机制欠健全。
“春泥计划”实施村举办的活动大多为节假日短期活动,未形成常态化制度,影响了活动的长期成效。在活动师资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流动性、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如志愿者队伍大都属于义务劳动,人员更换比较频繁。
3
、活动开展不平衡。
在“春泥计划”具体实施中,部分村居注重发挥未成年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设计未成年人喜爱的载体,但大多村居停留在办办暑期课堂、看看实践基地、搞搞趣味活动等层面,对未成年缺乏吸引力,以致未成年人参与积极性不高;一小部分实施村活动开展不经常,次数较少,未形成常态化制度,影响了活动的长期成效。
4
、经费投入不足。
部分村居集体经济薄弱,加上村干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摆不上位置,把春泥计划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自主投入活动经费的少之又少。
三、蓬街镇“春泥计划”今后推进方向
1
、凝聚合力,构建联动化的运行机制。
“春泥计划”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未来工程和民心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树立抓春泥计划也是抓发展的导向,提高村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切实把此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村居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层面可通过“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全面了解未成年人在家的表现,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选派学校优秀教师到教育实践基地担任辅导员
,
充实“春泥计划”志愿者队伍,为“春泥计划”提供组织人才的保障;文化系统利用文化馆和镇(街道)文化站等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人员培训,并帮助策划、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共青团组织发挥优势,依托“雏鹰争章”、“少先队员手拉手”等载体,组织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们开展相应活动;妇联组织依靠家长学校和基层妇女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和关爱行动;关工委突显“五老队伍”的作用,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服务。
2
、丰富载体,建立常态化的活动机制。
在“春泥计划”实施过程中要确立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把“春泥计划”的活动与青少年的兴趣相结合,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按照活动安排经常化、内容大众化、题材多样化的原则,创设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种主题活动载体,形成道德实践、社会体验、能力提升、志愿服务、文体娱乐、学业辅导、安全防范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尽量使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如在春节,突出辞旧迎新主题,组织开展联欢、送温暖等活动;在植树节突出“前人栽树后人凉”的主题,组织开展亲子植树,种绿护绿活动;在清明节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组织开展“文明祭祖、孝老爱亲”活动;端午节期间,突出热爱祖国、求索创新的主题,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活动;重阳节期间,突出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主题,组织开展传播孝道文化活动。同时,在活动形式上突出实践性,活动内容上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
3
、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党委政府要把“春泥计划”作为政府为未成年人提供社会教育的公共产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设立春泥计划专项活动基金,开设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以项目化或以奖代补的形式,调动村级积极性,并对开展有特色、经济相对困难的实施村予以倾斜。同时,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通过“单位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资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如用好“双百结对、共建文明”这个共建载体,指导文明单位与春泥计划实施村结对,从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对春泥计划实施村予以扶持。
4
、着眼长远,建立层次化的考评机制。
党委政府要把“春泥计划”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前置条件。同时,建立村校联评机制,学校、村两委、辅导员、未成年人组织共同参与,把学生节假日在村里的表现与学校的考核评比结合起来,作为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评判标准之一。
【关闭】
台州市路桥区妇联 版权所有
建议IE6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浙ICP备05073837号-1